7月20日,2016年“中华古籍保护志愿服务宣传推广活动·广东行”启动仪式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举行。来自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和河北大学等高校的39名具有古籍保护相关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志愿者,接受古籍保护知识培训后,将分赴广东省各地图书馆着手进行古籍整理、编目、古籍数字化、古籍保护宣传等工作。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以此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2007年,国家开始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十年以来,全国古籍保护工作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古籍存藏面广、地区发展不平衡,古籍保护工作尚任重道远。2016年,随着国家对古籍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该计划被纳入“十三五”规划。在规划开局之年,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将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引领支持下,联同山西、安徽、广东、四川省图书馆(省古籍保护中心),开展全国性古籍保护公益活动———“中华古籍保护志愿服务宣传推广活动”,以期推动各地古籍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也使古籍保护、社会参与理念进一步为广大公众所接受。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秘书长梁爱民称,以前国家没有大规模地进行过古籍普查,当初推算中国约有3500万册古籍。但从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在全国开展普查,加上以前从未普查过的寺庙和学校等地,目前推算中国约有5000万册古籍。
图书馆是国内古籍收藏的主要机构,一直以来,极少开展古籍志愿者活动。攻读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一般只能作为读者查阅古籍,而没有机会参与幕后的古籍保护工作,对相关知识和技能只停留在书本中,缺乏实际操练的机会。另一方面,基层图书馆由于专业人才不足,存量古籍往往只能停留在藏的层面,得不到足够的整理保护。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目前已经完成近100万册的古籍普查任务,大概还有20%的目标要完成。所以需要动员志愿者一起帮助相对滞后的单位或工作量大的重点单位完成古籍普查任务。主办方寄望,通过此次活动,在各方的努力下,将有一批古籍保护后备力量得以茁壮成长,有力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