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10日,“2024广东省粤港澳青少年人工智能追梦营总营嘉年华”(以下简称“追梦营”)在澳门教业中学成功举办。本届追梦营以“湾区一家亲,AI话未来”为主题,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搭建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创作交流平台。
以推动粤港澳三地人工智能教育发展为目的,今年的“追梦营”活动从6月开始,对粤港澳三地乃至多个内地城市学校开展了针对教师和学生的公益性人工智能培训项目, 活动覆盖16个城市,共3000多所中小学,超3万名师生参与,课程学习数量超590万次。
此次“追梦营”活动由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教育科技部、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宣传文化部、广东省委统战部、广东省委港澳工作办公室、广东省教育厅、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澳门特区政府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共同指导,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广东省宋庆龄基金会主办,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承办。作为青少年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活动旨在助力提升下一代数字素养的同时,推动三地青少年交流交往,相互分享与学习,共同成长、携手逐梦。
为响应数字化发展、数字人才培养需要,鼓励青少年以多种数字创作方式走进人工智能, “追梦营”活动特设2D图形化创意编程、3D元梦艺术设计和混元AIGC特色活动三大板块。经过专家对程序设计、主题创意、艺术审美等维度的综合评审,评选出一等奖22名,二等奖29名,三等奖63名。在活动现场,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内其他优秀营地的130多名师生齐聚,共同见证获奖学生、优秀指导教师和首批追梦营人工智能示范学校的风采。
其中,3D赛道作品《"元"梦深中》以广东省的“超级工程”深中通道为蓝本,在“腾讯扣叮-元梦教育版”中还原了深中大桥等标志性建筑,让玩家足不出户就能领略“桥、岛、隧、水、地下互通”的工程奇迹。作品将历史文化与“跑酷”交互形式相结合,引导玩家在游玩过程中了解近代史有关知识,将科技创意与家国情怀巧妙地融为一体。
混元赛道作品《湾区风华录》由澳门学生黄曼茜创作。画作中,气势恢宏的港珠澳大桥连接着粤港澳三地,犹如跃出海面的青龙,守护着这片繁荣的土地。岭南特色的建筑、令人垂涎的美食,以及充满活力的画面氛围,共同构成了黄曼茜心中欣欣向荣的大湾区形象,充分展现了澳门新一代青年对祖国和家乡的真挚热爱。
如今在全球科技浪潮的推动和国家政策的引领下,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进入我国的教育领域。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教育发展论坛上,来自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数字时代教育转型深入探讨,为大湾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思考和经验。
澳门特区政府教育及青年发展局课程发展及评核处处长郑锡杰致辞时指出:“澳门作为大湾区教育文化桥梁,坚持积极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完善政策和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数字素养与创新能力。通过本次论坛,期望在数字教育的政策与教学创新方面有所探索,为大湾区教育资源共享和模式创新注入新动力。”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监事长、教育数字人推进工作组组长张少刚,澳门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周楠,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尚俊杰等多位专家,就数字教育战略行动的推进情况、数字化教学内容设计、数字素养作为适应未来的核心素养及其与数字创作的关系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度交流研讨。专家们强调,粤港澳三地学校应积极通过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与创作能力,鼓励老师深入探讨数字与现实交融的环境中的创新教育模式。粤港澳教育专家、中小学教师代表近50人线下参与了本次论坛并开展交流。
据悉,自2023年起,经广东省教育厅批示,“广东省粤港澳青少年人工智能追梦营”已成为面向中小学生的全省性竞赛活动。今年是追梦营活动举办的第2年,活动始终以促进三地青少年交流交融,增强对祖国的向心力为使命,并首次在中国澳门落地嘉年华盛典。
未来,在各地教育部门与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追梦营也将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形式,联合各地教育单位和学校,进一步助力粤港澳三地青少年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数字化素养,助推国家复合型人才培养及粤港澳三地的科创交流与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