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巾帼唐亚梅:专攻神经内科 展现“她”智慧
来源:广东科技报2024-03-15

★优秀女科技工作者风采


“每个人的一生中,会有不一样的追求,我会更希望能在社会当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可以帮助处在困难中的病患脱离病痛,甚至挽救一个家庭,如能做到这些,会让我觉得很满足。”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脑科学中心主任唐亚梅获评“第十三届南粤巾帼十杰(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标兵)”。作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的领路人,唐亚梅投身神经病学二十余载,围绕华南地区高发的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解决领域痛点难点。


微信图片_20240320130602.jpg

▲唐亚梅牵头筹备建立脑科学中心、逸仙人脑组织资源库和脑疾病大数据平台


攻克神经难题 为患者带来新生


高考填报志愿时,从第一到最后的志愿栏中,唐亚梅全部坚定地填报了医学相关专业。她说,《平凡的世界》中的一个情节给她带来很深的触动,让她对学医开始有了向往。后来,凭借着自身努力,唐亚梅进入中山医科大学(后合并入中山大学)七年制本硕连读班学习。


那时候,医学生们会到不同的科室进行轮转实习,在神经科时,唐亚梅遇到了一些特殊的病患:有人在脑梗塞后不能流利说话,但能通过唱歌表达出他想要的东西;有人会突然间失忆,但是过一段时间又可能唤醒记忆……这些让唐亚梅觉得大脑是一个很神秘也很神奇的结构,带着想要挖掘大脑奥妙的念头,唐亚梅走上了从事神经领域工作这条路。


2000年,研读医学硕士时期的唐亚梅在导师指引下,选择了神经内科领域较生僻、棘手的方向作为主攻——放射性神经损伤的治疗。以鼻咽癌为代表的头颈部肿瘤是我国华南地区高发肿瘤,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放射治疗。而射线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周围正常神经组织造成损伤,导致放射性神经系统损伤,放疗后的神经损伤是鼻咽癌放疗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果损伤到周围神经,可表现为头面部剧烈疼痛、吞咽困难、说话不清,甚至有没有办法正常进食等现象,令患者痛苦不堪。


唐亚梅致力于放射性神经损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二十余年,深切体会到放射性神经损伤患者的痛苦和无奈。她说,“这些患者放疗以后的副作用太严重了,他们虽然活着,但是他们没有办法正常社交、工作,生活质量很差,一些患者甚至会觉得这样活着很没有尊严”。


为了帮这些患者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2013年起,唐亚梅团队开始联合多家医院开展普瑞巴林治疗头颈肿瘤放疗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研究,历时5年,最终结果显示,普瑞巴林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6周疼痛指数较基线期减少达37%,同时能有效改善疼痛引起的功能活动障碍及不良情绪,显著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研究结果还表明,不管是否高龄,还是有无接受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及化疗,普瑞巴林均能对其有很好的缓解疼痛效果。


“一位患者让我印象很深刻,他大概三十多岁,来医院问诊时穿着一身睡衣,瘦骨嶙峋。因为放疗后吞咽困难,他吃不了东西,只能把所有要吃的东西搅成浆糊通过胃管打进去。原先很壮的小伙子,被折磨得极度消瘦。通过治疗、干预,才逐渐康复。后来他在电梯遇到我,他说他太幸运能够遇见我们了,他这两年来第一次吃上米饭,之前看着在眼前的东西都吃不了。”谈及此事,唐亚梅眼眶湿润。


针对不同病症 积极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案


除会带来周围神经损伤外,头颈肿瘤患者放疗后还可能造成脑损伤,会出现记忆力下降、癫痫发作、性格变化等症状,痴呆甚至脑疝死亡。放射脑损伤传统的治疗方案是使用糖皮质激素,但有效率只有约30%,且激素副作用很大,会引起血糖高,血压高,全身肥胖甚至感染等,同时,药物停用后易复发。为探索出更好的治疗方案,唐亚梅团队展开了一系列临床实验观察及验证总结,研究发现,放射治疗后血脑屏障损伤,是导致损伤持续进展的一大原因。后来验证贝伐单抗可修复大脑的“屏障”,改善放射性脑损伤,治疗有效率可提升至65%,对记忆力下降、癫痫发作等症状能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该团队又进一步建立了预测模型,权衡复发的风险,规避了不必要的用药副作用。


“最让我感动的是我们的治疗方案让患者得到了新生。比如贝伐单抗用上以后,患者的脑水肿灶几乎完全消退,症状也得到明显改善,这是非常震撼的,以前使用激素几乎没有办法达到这么好的效果。整个团队在看到治疗效果时都欢呼了,会觉得前面做多少工作都是值得的。听到患者说:‘医生,我能正常生活了,我能回到岗位工作了’,感到非常欣慰。”唐亚梅说。


唐亚梅日常中身兼医生、科学家、老师多职。她认为,这三种职业都需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尽己所能提升改善社会中的一些现状。作为医生,她能直观地感受到病人的痛苦,解决他们的病痛。作为科学家,她围绕临床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展开科研攻坚战,将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服务于更多患者。作为老师,她希望能将更好的思想和精神感染下一代,培养学生们的医学素养。而归根结底,希望解决患者的病痛,是她一直以来的动力和信念。


深耕医学研究领域多年,唐亚梅带领团队通过一系列临床和基础研究,明确了放射性脑损伤最佳治疗时间,利用贝伐单抗显著提升治疗效果,证明了普瑞巴林改善放射性神经痛,寻找到阿帕替尼和沙利度胺等新治疗策略,建立并优化了众多精准诊疗措施,突破肿瘤放射治疗并发症的防治困境。


同时,唐亚梅还牵头制定《放射性脑损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填补领域空白,经验屡次被国际指南所采纳,并在各大医院推广应用。其研究成果“放射性神经损伤精准诊疗体系的建立与推广应用”获2022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创新实干 打造脑科学中心


作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的学术带头人,唐亚梅积极投身于神经科的建设工作,秉承“以研究带动临床”的理念,搭平台、给工具、教方法、优体制,大力发展临床研究,打造特色专科。她筹备建设的脑科学中心、逸仙人脑组织资源库,获得广东省重点领域项目资助。其筹备建设华南人脑组织库,也为脑重大疾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探索提供广阔平台。同时,唐亚梅还建立两大专病库(放射性脑损伤专病库、脑小血管病专病库)及两大队列(放射性脑损伤队列、老年队列),为临床技术及理念革新提供重要支撑。

在唐亚梅的带领下,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完成国家二级癫痫中心评审,获批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神经介入进修与培训基地名单,推动脑损伤、脑血管病、神经介入、认知障碍等多个亚专科均衡全面发展。未来,唐亚梅将继续秉承科学求真、勇攀高峰的理想信念,为推进现代化的广东实践与医院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巾帼力量。


人物简介


微信图片_20240320130608.jpg


唐亚梅,女,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脑科学中心主任、神经科主任、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东省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作为临床医学科学家,20余年来投身神经病学,致力于研究华南地区高发的放射性神经损伤,在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革新、发病机制的探索方面不断取得创新性突破。牵头制定《放射性脑损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填补领域空白;诊疗经验屡次被国际指南采纳,改善肿瘤放射治疗并发症的防治困境,吸引众多海内外患者来院就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及多项省部级课题,在J Clin Oncol、Sci Transl Med、 Neuron等期刊发表SCl论文71篇,主编专著3部,授权国家专利6项。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科技奖励,获评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神经内科医师、第七届树兰医学青年奖等称号。


来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省妇女联合会

编辑:董敏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