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 | 食用水产品 需防其可能“自带毒素”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李振辉2023-11-23

不少人喜欢生吃水产品。广东省中药研究所华南医用营养食品研发中心专家组组长、国际注册一级营养师龙日荣提醒说,一些水产品可能“自带毒素”;对以下几种水产品,要注意选购和食用方法,同时要尽可适量。


海鲜.jpg


鲜海蜇


新鲜的海蜇含水多,皮体较厚,还含有毒素。人们到海蜇产地旅游遇到兜售不经处理或只经1至2次盐渍处理的海蜇时,千万不要去品尝或选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切勿购买那些看起来外观鲜亮、形状饱满、感觉非常新鲜的海蜇,这种海蜇多是小商贩用双氧水、火碱和福尔马林(甲醛)处理的,里面含有较多的铅、砷等有毒物质,会对人的消化系统产生很大的腐蚀作用,甚至致癌。


龙日荣介绍说,正常的海蜇应该是肉色、略硬、无刺激性气味,购买时尽量去大型商场、超市。事实上,只有经过食盐加明矾盐(俗称三矾)清洗两次,使鲜海蜇脱水两次,才能让毒素随水排尽。只有海蜇呈浅红或浅黄色,厚薄均匀且有韧性,用力挤也挤不出水,这种海蜇才可食用。


青皮红肉鱼


“青皮红肉鱼”是指鱼皮为青色,皮下组织和肌肉中血管丰富,血红蛋白含量高,呈红色的一类鱼。这类鱼含组氨酸量较高。当受到富含组氨酸脱羧酶的细菌污染,环境条件适宜时,组氨酸会被大量分解脱羧而产生组胺。若摄食含有大量组胺的鱼肉,人就会发生过敏性中毒。在我国,鲐鱼、鲣鱼引起组胺中毒的事故较多。不新鲜的“青皮红肉鱼”常因细菌大量繁殖而产生较多组胺,吃后会使人中毒。鱼体组胺是否会使摄食者过敏中毒,除决定于鱼体组胺含量和摄入量多少外,还与有否同时摄入协同作用的物质有关。


龙日荣指出,为防止组胺中毒,在选购“青皮红肉鱼”时应特别注意鱼体的鲜度质量,因为不新鲜的“青皮红肉鱼”其含组胺常较高。购后要及时烧煮或用重盐劈背腌存,切勿淡腌存放后再烧。在烹调方法上,加醋烧和油炸等法可破坏部分组胺。


食肉鱼


食肉鱼靠猎食其他鱼类生存,因为海底受污染,食肉大鱼较有机会在体内积存重金属(包括水银)等有害物质。有十多种在美洲生长的鱼类和其海产品受水银污染严重,其中包括金枪鱼、鲈鱼、鳕鱼、墨西哥湾生蚝、大比目鱼、罐装金枪鱼等。


爱吃海鲜的人那么多,有些人不可一日无鱼。应该怎样避免吃鱼受到水银伤害呢?龙日荣建议,每次吃这类鱼时,分量不应多,还应注意饮食均衡,避免挑食或专吃某种食物,包括鱼类,这样才较安全。


幼甲鱼


幼甲鱼不像虾、蟹,幼小时即有鲜美滋味,可作鲜味原料,且没有滋补作用。幼甲鱼胃肠里常有大量的致病菌和有毒物质,活宰现烧,把胃肠丢弃,则安全无恙。而一旦死后,其胃肠内的病菌就会迅速繁殖并扩散至全身。此时,人吃了就会致病。幼甲鱼烧熟后虽可杀死细菌,但不能完全破坏已产生的毒素,故而仍不可食用。


龙日荣介绍说,购买甲鱼时必须能识别成年甲鱼。成年甲鱼一般重在500克以上,头圆锥形,尾短小,呈三角形。其中以3至10月生长期的甲鱼质量较好。


鱼片干


鱼片干是由海鱼加工制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等营养元素,加上味道美,故家长乐于买,孩子也乐于吃。但要警觉的是鱼片干有一种被称为氟的元素含量往往过多。


龙日荣提醒,据测量,鱼片干中的氟元素是牛、羊、猪肉、水果、蔬菜的1000倍以上。而人体每日对氟元素的生理需要量仅为1至1.5毫克,故每天从食物等摄入氟的安全限度不得超过4至6毫克。如果超过这一限度,氟就会在体内积蓄起来,时间一长,便会引起慢性氟中毒,使牙齿变得粗糙无光。为了孩子有一口洁白整齐的“玉齿”,进食鱼片干一定要限量,绝对不可长年累月让孩子大量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