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院士进校园”暨黄埔少年科学院2023年秋季学期思政课活动在广州市黄埔区苏元学校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本忠为该校学子现场带来《亮了 亮了 我让万物发光》科普报告。活动由省科协指导,黄埔区教育局、区科协(广州开发区科协)联合主办,广东省大湾区华南理工大学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广东科技报社、广州市黄埔区苏元学校承办,领导嘉宾与该校师生共500多人现场参加,该区中小学学生在线上收看。
院士进校园,打开奇妙科学世界之门
什么是发光材料?“聚集发光越聚集,越发光”到底难在哪里?如何能将“制造光”和“控制光”完美结合?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本忠对孩子们的提问,开启了黄埔区青少年们的开学科学第一课。
报告现场,唐本忠院士用“人类与发光”、“与众不同的AIE”、“关于AIE追光的故事”三个部分,为同学们阐释了万物发光的原理,解读了率领科研团队发现并首次提出“聚集诱导发光”(AIE)概念的科研经历及AIE荧光材料的应用领域及前景。他以通俗而形象的语言表达,辅以丰富、生动的案例与故事,为听者带来了一场热烈且精彩的主题演讲,同时也收获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开拓科学视野,弘扬科学精神
唐本忠院士不仅为黄埔学子普及了科学文化知识,而且传播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孩子们要成为‘追光的少年’,传承科学家精神,争做新时代的科学先锋。”互动问答环节后,唐本忠院士还给学生们签名留言、合影留念,并勉励学生们珍惜时光,勤奋学习,增长才干,把个人理想和国家需求相结合,为民族复兴、国家繁荣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据了解,2022年以来黄埔区常态化开展“科普揭榜小达人”系列活动,已举办7期。第7期揭榜小达人活动主题为AIE追光小达人,发榜单位为广东省大湾区华南理工大学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最终有6位同学作品获得一等奖,唐本忠院士现场为积极参与本期活动并获得优秀成绩的孩子们颁奖。
该校初二7班的学生郑熙潼告诉记者,此前曾在学校现场聆听过三位黄埔最美科技工作者讲述科学故事,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科研历程是从无到有、从0到1的过程,科研团队依靠团结协作在各科研领域不断探索、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助推我国在科技领域实现一个个突破。作为新时代学生,应该勤奋学习、团结友爱、不怕困难,努力创造,积极实践,努力成为勇担时代重任的时代新人。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薪火相传
2023年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最美科技工作者”、该校党总支书记周丽霞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一直都非常注重学生科技素养的培养,自2016年起,依托区内高新企业陆续建立了13个人才孵化基地作为学生课外课堂,并组织他们走进科技企业参观学习体验,以提升科学素养,为未来接下科技创新“接力棒”,积极投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打基础。
记者从区科协获悉,该校在2021年就被认定为首批5家“黄埔区少年科学院特色分院”之一,并承办过多场科学进校园活动。
据介绍,“院士进校园”活动是黄埔区“大思政、大场景”下系列活动之一,近年来,该区通过“科学家进校园”“黄埔科普讲坛”“科技大篷车”等系列活动,积极为学生健康成长搭建平台。
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努力让我国科技界的优良学风和精神气质薪火相传。黄埔区科协与区教育局共同搭建平台畅通渠道,以思政研学活动为契机,挖掘科普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协同形成“思政教育+科普”的育人模式,让思政教育“实”起来、“动”起来、“活”起来,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力求进一步提升育人成效。(文/图 记者 胡漫雨)
知多D:
唐本忠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院长、广东省大湾区华南理工大学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创院院长。发表科学论文1600多篇,他引14万余次,h指数169;获得多项荣誉与奖励,如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2017)、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7)、裘槎高级研究成就奖(2007),Nano Today国际科学奖(2021)等;创立了《Aggregate》(《聚集体科学》)杂志并任职主编,该杂志已在国际学术界拥有较高影响;同时担任多个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主编、编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