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新生》沉浸式科技艺术展在广州展出
百年前绘在纸上的鲜花,通过机械的身体重新盛开,游人轻抚便会含羞合上;飞过漫漫美术史的鸟雀,在数码的林间栖息,一旦受惊便会翩翩飞去。
传统美学创新再造,在地文化焕然新生。2021年4月9日,由第六届岭南书画艺术节组委会主办,广州市海珠区文物博物管理中心、十香园纪念馆承办,广州艺术博物院、岭南画派纪念馆、高剑父纪念馆等权威机构官方支持,数字艺术创新团队ARTLEAD艺立文化与CT.LAB数字体验设计联合出品的国画主题沉浸式科技艺术展《在地新生》,在广州十香园纪念馆正式开幕,面向公众展出。
《在地新生》聚焦国画美学在新介质中的转化表达,旨在打造岭南传统国画与数字科技形式的全新结合。展览以具有岭南在地文化特色的传统花鸟绘画为灵感,在200多幅岭南画派经典国画作品中精选花、鸟、石等意象,结合数码编程、体感交互、三维动画、机械设计,创作出机械花石装置、梦境沉浸空间、虚拟树林等一系列展项。本展联结着古典艺术的优雅与当代青年的锐气,是一场具备审美含量、技术含量、教育含量的精致体验。
当观众置身于六个彼此相通的展厅空间,便如同穿梭于秘境。在互动光影和机械装置身上探索充满奇想的玩法,在传统国画身上发现未曾发现的趣味,体验一场内容丰富、气质清爽、极具性价比的国风沉浸展。
权威文博合作,活化岭南宝藏
《在地新生》是一次文博资源与科技艺术相结合的特别合作项目,展览由十香园纪念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岭南画派纪念馆等本地权威文博机构官方提供馆藏画作资源支持。《在地新生》旨在以文博资源为基础,以数字创意设计为手段,守正创新,赋予岭南文化瑰宝新的生命,从而令更多年轻群体开始主动发现、亲近传统文化的精妙之处,感受中华文化自信。
展览的举办地“十香园”建于清道光年间,是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今已近200年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园区曾为清末著名画家居巢、居廉生活、作画及授徒之所,赫赫有名的国画大家、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陈树人等就曾在此学习,十香园因此也被称为“岭南画派的摇篮”,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不可取代的特殊地位。十香园现辟为十香园纪念馆,是一座美术类型纪念馆,其修缮保护工程曾获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优秀园林古建工程奖”金奖。为支持《在地新生》展览创作,十香园纪念馆特别调取大量珍贵馆藏画作、名家手稿等文博资源交付创作团队,在这一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园区,实现了一次绝妙的古今对话与价值传承。
同时,作为国内唯一集“国家一级博物馆”与“国家重点美术馆”称号于一身的文博机构,广州艺术博物院也专门从大量岭南书画精品馆藏中调取高剑父、陈树人、赵少昂、关山月等国画大师的画作资源供展览团队使用。有国家顶级文博机构为展览提供最“正宗”创作原料,观众得以享受耳目一新的文博认知体验。
仅仅让国画动起来,还远远不够
《在地新生》展览共有六个展厅空间,创作团队为当中的每一件作品倾尽匠心与创意。要在传统国画的题材上表达新意思,是否仅仅做到让画中元素或观看视角动起来,再请观众负责围观就可以了?《在地新生》的创作者们想要表达的显然更多。
展览的引入部分,是一个专为表现“鸟”意象而设计的数字互动空间《追林》,创作素材来自岭南国画大师杨善深的画作《麻雀》。麻雀是一种小型鸟类,胆大活泼,好奇心较强,易近人,但警惕性高。杨善深笔下的麻雀姿态自然、灵动,具有十足亲和力。在《追林》的空间中,创作团队意图在让麻雀“动”起来的基础上,深入研习这种动物在现实中的行为特征,进一步还原它们的自然行为动态。
为此,团队使用3D数字建模的方式,依照画家的描绘与笔触,为小麻雀重新搭建了外形和骨骼,并依照他们的自然行为特征逐帧还原了起飞、降落、甩头、蹦跳等姿态动作,让原本静止不动的麻雀在观众面前“活”了起来。更令人赞叹的是,这些活灵活现的小麻雀还具有感知人和环境的能力。当观众走近或是发出的声音过大,都有可能把他们从枝头吓得四散飞去。
展厅空间如同一个国画彩墨风格的虚拟树林,向各位观众传达岭南花鸟画强调写生、师法自然、贴近生活的艺术理念。
此外,展览还将展示以清末名家居廉的画作为原型的互动机械花型装置作品《花野》; 运用花鸟画经典元素,以“撞水撞粉”技法为表现核心,恣意明丽而又梦幻的沉浸空间《新梦》; 解构国画画作,需要用特定姿势才能探入其中欣赏,意境深远的装置《秘境》等体验展项。
观众在享受体验乐趣的同时,将潜移默化地领会岭南花鸟画的代表性技法特点,将体验定格在凝视画作时的出神一刻,获得不同以往的国风体验。
玩转大师手稿,传统与现代实现共生
临近展览结尾,观众将受邀拿起画笔一起填色,纸上的绘画成果将经历数字化处理,拼贴进一幅拼贴现代图景与传统美术风格融合的数字长卷。
观众填色所用画稿价值非凡,是来自十香园纪念馆特别支持的珍贵馆藏:岭南画派先师居巢、居廉百余年前在十香园为学生授课时所作的动植物写生白描手稿。手稿内容精致、技法高超、气韵非凡,具有深厚的范画教育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年“二居”的学生后辈当中,如今为人熟知的岭南画派宗师高剑父、陈树人等的名字赫然在列。我们有理由相信,百余年前,曾经年轻的他们也在十香园使用着这些画稿钻研、学习、实践。穿梭百年时空,地点依旧在十香园内,这批珍贵的大师手稿来到二十一世纪的年轻观众手上,在数字技术的辅助下,传统与现代获得新的共生之机。
在《在地新生》展览现场,观众将以这历经百余年岁月的珍贵白描手稿为填色模板,赋予想象力,根据当下的心情为画中的花染上不同颜色。观众画稿最终会通过展览定制的电脑程序投影至幕墙上的数字长卷,实现时代科技对国画传统的回应、致意与共生。
传承岭南人的超级DNA
“在地”是一种时空概念,它揭示着一方文化在这个时代中不同于众的特性与价值,表达着本地青年积极主动、不落于俗、充满自信的文化身份传承,不人云亦云,而是面向身处的大时代彰显自己的独特气质。
展览《在地新生》的举办地十香园是岭南画派的历史发源地,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殊意义。岭南画派形成于二十世纪前期,是这一时期在中国崛起的最成体系、影响最大的画派之一,其将写生、透视、光影、空气等现代科学绘画方法与国画传统技法相结合,“折衷中西,融汇古今”,以广州、香港为中心的华南地区掀起影响全国美术格局的改革浪潮。
求变与创新,是岭南书画艺术传承百年的思想理念,同时也是深入岭南人骨髓的超级DNA。得益于此,岭南书画对各个时期的新型表达形式、融合方式有着天然的自适应力。
展览《在地新生》将岭南人“求变创新”的超级DNA再度激活,将中国美术与流行于国际的数字艺术相结合,将古典美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实现属于这个时代的“折衷中西,融汇古今”,展示岭南国画花鸟永不过时的强大生命力。
推出限定周边,把“十香盲盒”带回家
展览团队充分考虑各年龄段观众不同的生活方式需求,以岭南国画花鸟元素为出发点,设计了一系列富有生活趣味的展览限定周边供现场观众选购。
十香园是岭南美术的历史胜地,同时也是一个生活气息厚重的庭院居所,其名就源于园内为写生练习而种的十种香花。时值春日,《在地新生》特邀岭南花卉专家顾问,为观众精选了多种适合岭南春日播种的草花种子,连同种植指南和展览纪念卡片共同置入盲袋中供观众购买。随机选中的香花正代表了春日许给你的芳心,无论带回家的是哪一种,都寄托着展览团队明丽清新的美好祝愿。
此外,团队还调集十香园纪念馆馆藏资源,精选其画稿与画作元素,设计制作为广受青年人群喜爱的手帐胶带产品。拉出一段牡丹的优雅,剪下一片桃花的清香,让美丽恣意的岭南花鸟形象出现在属于这个春天的手帐本上吧!
展览信息
《在地新生》岭南花鸟沉浸式科技艺术展
展览时间:2021年4月7日-6月6日 10:00-18:00(逢周一闭馆)展览地点:广州十香园纪念馆美术展厅
展馆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南大道中怀德大街3号
主办单位:第六届岭南书画艺术节组委会
承办单位:广州市海珠区文物博物管理中心,十香园纪念馆
出品单位:ARTLEAD艺立文化,CT.LAB数字体验设计
支持单位:广州艺术博物院,岭南画派纪念馆,高剑父纪念馆
项目总顾问:陈永锵
艺术顾问:张思燕 朱颂民 黄浩深
购票方式
微信小程序“艺立文化”,以及大麦、猫眼等主流票务平台皆可实现在线购买。
亦可直接前往展览现场购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