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广东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一等奖作品(文学类)丨《微生物漫谈》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广东药科大学 邹宇华2020-04-09

微生物漫谈


广东药科大学 邹宇华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提起生物,人们常常想到的是鸟、兽、鱼、虫及树、木、花、草。其实,在自然界中还存在一类低级生物,它们体形微小,构造简单,绝大部分肉眼直接看不见,因而叫做微生物。


微生物的特性


微生物种类繁多,至少在10万种以上。按其结构、组成等差异,可分为病毒、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和真菌等。


大多数微生物是依靠外界已经存在的养料生存的。这些养料主要是糖、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质。微生物的“胃口”好得惊人,地球上任何坚硬的有机物质,总有几种微生物可以把它们“吃”掉。动物不能吃木头,而有些微生物不仅可以吃掉木头,还能够把它们改造成人和动物能吃的食物。例如,香菇、木耳、银耳就是靠吃木头生长起来的。


微生物是否也要呼吸氧气呢?对大多数微生物来说,离开了氧气是不能活动的,但也有一小部分微生物却喜欢在没有氧气的地方生活。


在静静的池塘底下,有时会有一串串气泡冒到水面上来,这些泡里的气体叫做沼气。沼气可做能源,是一种优质燃料。它是怎样产生的呢?在没有氧气的池塘底下,有许多活动频繁的细菌,其中的甲烷细菌吃掉了有机物质,从而产生了沼气。


微生物的活动也要依赖于一定的温度。就说细菌吧,它们对温度的要求各不相同,可以分为嗜冷菌、嗜温菌和嗜热菌三大类。嗜冷菌、嗜温菌分别适于在5~10℃和15~40℃的环境中生活,而嗜热菌甚至能生活在90℃的高温中。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还需要合适的酸碱度,这就和我们吃馒头一样,碱小或碱大蒸出的馒头对我们都不适应。大多数微生物的“口味”与我们相近,最满意的酸碱度为中性或弱碱性。


正常情况下,寄生在人类和动物口、鼻、咽部和消化道中的微生物不仅无害,而且有些还具有拮抗某些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定居在肠道中的大肠杆菌还能提供人类必需的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B12、维生素K和多种氨基酸等营养物质。


在江河、湖泊、海洋、土壤、空气、矿层等都有微生物的活动,其中以土壤中的微生物为最多。微生物经常沾附在空气中的灰尘上,潜伏在水中或附着于食物表面,或乘在鸟、兽、鱼、虫等生物体上,到处漫游。因此,在我们周围的各个角落,都留下了微生物活动的踪迹。那么,它们有哪些有益活动呢?


植物的“好伙伴”


一年四季,有许多动植物出生和死亡。多少万年以来,地面上死去的大量的动植物,为什么很快就消失了呢?植物年年生长,年年吸走地里的大量养料,这无尽的养料是谁提供的呢?


这都是微生物的功劳。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将动植物尸体吃掉,最后变成无机含氮化合物,供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而植物又是动物和人类的食物来源,这样的循环无穷无尽。由此可见,没有微生物,植物就不能新陈代谢,动物和人也无法生存。


很多地方的农民,在堆肥和施有机肥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堆肥和施有机肥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调动微生物大军为植物制造养料的过程。比如,在堆肥时,怎样进行粪、秸秆及其它材料的比例搭配、加多少水、压的松紧程度如何、什么时候翻堆等,都包含着控制微生物活动的道理。


在微生物中有一种与豆科植物共生的菌,叫根瘤菌。它们钻到植物的根里,帮助植物吸收氮肥。在大豆、花生等作物的根部就可以找到由于这种根瘤菌活动而形成的根瘤,有根瘤的豆子的收成,常比没有根瘤的要好。人们根据这个道理制成了根瘤菌肥料,用它拌种,让根瘤菌进入农作物的根里去结瘤,帮助农作物增产增收。我国农业上已经生产和大面积应用的有花生根瘤菌、大豆根瘤菌、豌豆根瘤菌、蚕豆根瘤菌等,增产效果稳定。如使用花生根瘤菌一般增产10%左右。


微生物不仅能供给植物养料,还能为植物消灭某些害虫。在植物的茎叶及其附近的地面,有时会看到一些僵死的害虫,其身体有的变黑变软,有的蒙上了一层白茸茸的毛。这是由于微生物中有些细菌、病毒、真菌等能使害虫得传染病死去。比如杀螟杆菌可随食物进入害虫的体内,大量繁殖并放出毒素,使害虫运动迟缓,食欲减退,肠道穿孔,最后瘫痪而死亡。科研工作者根据这个现象发现,用这些微生物做药剂来杀灭害虫的办法简便、有效,无污染。我国杀虫用的白僵菌制剂、青虫菌制剂、苏芸金杆菌制剂就是用微生物制成的,它们能杀灭松毛虫、菜青虫、玉米螟等害虫。


畜牧业的好帮手


牛、羊以吃草为主,而草中含有比例很大的纤维素,牛羊不能直接吸收、利用。但是,单纯吃草的牛羊却长得又肥又壮,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它们得到了微生物的帮助。


就说牛吧,吃草时犹如囫囵吞枣,仓促地把大量草料吞入瘤胃。瘤胃不分泌消化液,但里面却有大量的微生物,能够帮助牛把食物中的纤维素分解成牛可以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这些物质逆行蠕动到口腔,经过牙齿细嚼并掺和唾液,成为半液态状,再与微生物一起进入牛的皱胃,不仅营养物质,就连微生物本身也成为含有蛋白质的养料,被牛消化吸收了。


现在普遍应用的青贮饲料,就是利用喜欢氧气的细菌和不喜欢氧气的细菌通力合作制成的。青贮的意思是把新收割的、含水量在70%左右饲料如青草、野菜或含淀粉、糖较多的玉米秆立即送往贮窖。接着把窖口密封起来。这样,窖内喜欢氧气的细菌首先活动繁殖,分解掉一部分青贮物的组织,并耗尽窖内的氧气。这时青贮物体上附生的不喜欢氧气的各类乳酸细菌便活跃起来。它们产生乳酸和醋酸,使青贮物逐渐酸化,最后抑制住腐败菌的繁殖,使青贮饲料不仅具有长期保持新鲜多汁的特点,而且变得柔软,富有酸味和香味,家畜喜欢吃,营养价值也高。


在畜牧业中利用微生物的有益活动是大有可为的。现在,人们可利用微生物的活动,把粗饲料加工成精饲料。方法是让微生物先“吃掉”一些粗饲料中的物质。使其转变成微生物自身物质,由于这些微生物自身物质含有大量蛋白质和其他养料,这样这些粗饲料就变成了精饲料。家畜家禽肠道内也存在某些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不但不致病,而且还能做些“有益”的工作,如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合成体内需要的一些维生素等。


此外,家畜家禽也会像人一样患病不适,如出现发冷、发烧等症状,用某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制成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控制一些家畜家禽病。


工业的“尖兵”


现代工业发展的速度很快,新工艺、新行业不断涌现,而微生物的“才能”随着工业的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得到充分发挥。


我们都见过天上的飞机,乘过地上的汽车,也知道它们的运行需要依靠石油提供能源。可是莽莽的原野哪儿能找到石油呢?用微生物勘探石油就是一种办法。有些微生物,如假单胞菌、分枝叶菌等常常分布在沾有石油的地方,生活在油田、炼油厂附近的土壤中。根据这些微生物在地表的有无及数量的多少,或收集地表面的气体用于培养这些微生物,看其能否生长,从而推测地下是否有石油,石油含量有多少。


石油开采出来后,并不能直接用于飞机或汽车,需要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才能使用,这个过程也可以靠微生物的帮助来完成。比如石油中含有石蜡,遇寒冷时易于凝固(大约在零下10℃即凝固)。为了降低石油的凝固点,必须把其中的蜡去掉,称为脱蜡。人们利用假丝酵母,就可以把石油中的蜡吃掉,使凝固点降到零下50℃左右。又如石油里含有硫磺,对机器、设备等具有腐蚀作用,硫磺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硫气体,造成大气污染。目前可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脱除石油中的硫。


我国不少地方盛产各种各样的麻。麻收割后,先要请微生物帮助把粘在纤维素上的果胶去掉,才能进一步加工制成衣料。有些布匹在印染以前,也要请微生物来做清洁工作,把布匹上的浆去掉,使其着色更为鲜艳。


逢年过节,亲朋好友相聚,免不了痛饮几杯,这美酒的酿造也需有微生物——真菌的帮助。在发酵工业中,求助微生物进行生产的东西很多,如酒精、柠檬酸、葡萄糖酸、淀粉酶、蛋白酶等。


对于医药工业,微生物更是离不了的“宠儿”。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土霉素、链霉素、先锋霉素等,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利用微生物还能制造维生素、辅酶、ATP等药物。


靠细菌冶金可不是纸上谈兵,一种利用某些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氧化作用,来溶解矿石中有用金属的冶炼新工艺,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采用。


由此看来,食品、纺织、石油、化工、冶金、医药等很多部门都把微生物视为自己的“尖兵”。而这些“尖兵”出色的工作为社会增添了巨大财富。


日常生活的“贤内助”


蘑菇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食物,但很少有人会想到,它就是一种特殊的、体形很大的微生物。有不少种野生蘑菇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对身体很有益处。而有些野生蘑菇如毒红菌、蛤蟆菌等,虽然外观很美,但对人体却有很大的危害。因此,对一些不知名的蘑菇,不可随便食用,以免食后中毒。


微生物中能够直接作为人类食物的种类并不多,但微生物帮助人类制造食物的本领却很大。做馒头时,先要掺些面肥使面发起来,而面团发起就可以胀大。这是由于面团里的微生物活动时,产生了很多碳酸气,这些气体在面团里越聚越多,这样就使面团胀大起来。蒸馒头时,由于加热,碳酸气随之猛烈膨胀,最后从馒头里跑了出来,留下大大小小的空洞,使馒头吃起来松软可口。


泡菜也是由微生物的帮助做成的。方法是先将蔬菜洗净晾干,再装入盛盐水的坛中(盐水含盐量3%~5%),密闭菜坛,在厌氧条件下,杜绝各种需氧性细菌和霉菌的繁殖,从而保证乳酸细菌能顺利地进行乳酸发酵。随着蔬菜体内营养成分的外渗,植物体表面附生的乳酸菌大量繁殖,积累的乳酸愈来愈多。这样,不仅限制微生物对蔬菜的破坏,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而且可使泡菜味道更鲜美。


醪酒也是人们喜食的。酿造醪酒时,要用甜酒药与温饭拌匀,稍压实,在30~32℃环境中发酵几天才可制成,而甜酒药中就含有微生物。在寒冷的早晨,喝碗这样的醪酒不仅爽口驱寒,而且富有营养,真是一种享受。


“红茶菌”热曾吸引了不少人,当时有许多人纷纷品尝制作,而制作过程中同样少不了微生物的帮助。找一块菌膜,放入缸内,加上白糖和茶叶,倒入适量水。几天后,由于细菌的分解作用,使液体变酸变香,成为人们可口的饮料。


在炒菜或烧汤时放些味精,吃起来味道鲜美。你可知道,过去生产1吨味精需要30吨小麦呢!现在用微生物发酵法代替过去使用的盐酸水解法,生产1吨味精只需3吨薯粉,既降低了成本,又节约了大量的粮食,真可谓一举两得。


此外,还有很多食品如醋、酱、酱油、豆腐乳、臭豆腐等,在酿制过程中,醋酸细菌、曲霉、毛霉、根霉等都发挥了“贤内助”的作用。


向有害微生物开战


虽然大多数微生物能为人类从事有益的活动,但也有一小撮“害群之马”,它们到处进行破坏活动,对人类构成了很大威胁。有一类能导致人类或动植物生病的微生物,叫做病原微生物,传染病就是由它们引起的。由于开始人们不了解传染病的根源,又找不到有效的预防办法,因此就迷信地认为这是“鬼神”在害人。近一百多年来,由于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人们不仅知道了很多病如伤寒、白喉、乙型脑炎、艾滋病、脊髓灰质炎、某些先天性畸形等就是由病原微生物所引起,而且还掌握了一些病原微生物的生活习性和控制它们的办法。


传染病可通过空气、食物、水、土壤、昆虫、日常生活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染他人。因此,彻底治愈病人,尽量避免与病人接触,认真做好消毒工作,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捕杀各种害虫,不喝生水,不吃不干净的食物,疾病流行时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可大大减少传染病的传播机会。


人类在同病原微生物作斗争的过程中,还发现病原微生物具有一种特征,这就是把它们用科学方法处理后,其毒性便大大降低了。把这种降低了毒性的病原微生物适量地注射到人体内,非但不会致病,还能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抵抗力。即使是再次接触到这种传染病的病人,也不会发病。有些致病的细菌,只提取它们的毒素,经加工处理后,注射到人体内,也同样可以达到上述目的。在医学上,把这类能使人增强对某种传染病的抵抗力的东西叫疫苗,这是人们利用有害微生物制服有害微生物的巧妙方法。目前对儿童接种的乙肝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卡介苗、百白破联合制剂等就是疫苗的具体应用。


针对有些微生物对食品、衣物及建筑物的破坏作用,我们可以采用干燥、通风、加热、冷藏和药物杀灭等一系列方法来加以控制。例如,夏天的剩饭剩菜容易坏,原因是空气、口腔里的多种微生物落入了饭菜里。如果把剩饭剩菜再烧开,不打开锅盖,这样由于在烧开时杀死了饭菜里的绝大多数微生物,减弱了它们的破坏活动能力,可使饭菜保存的时间更长一些。


对于病原微生物给家畜、家禽及鱼类造成的危害,可用药物进行预防治疗或注射预防针,以防止疾病的流行。


为了清除微生物对农作物的危害,人们已经研究出很多方法,如选用抗病强的品种、用药剂拌种、实行轮作、药剂防治等,都是防止病害的有效方法。


总之,人类已经掌握了许多种控制有害微生物活动的有效方法,只要我们更好地认识微生物的活动规律,就能更广泛地利用微生物的有益活动和控制它们的有害活动,并进一步把它们的有害活动变成有益活动,使微生物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