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第一届量子科技与产业应用研讨会在穗举办
来源:广东科技报2022-08-19

本报讯 8月18日-19日,“粤港澳大湾区第一届量子科技与产业应用研讨会”在广州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广州工业技术研究院、中山大学和启科量子广东量子信息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深入探讨量子信息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相关应用技术、产业化方向的动态讨,共话量子时代机遇和挑战。

 

mmexportc05cee8c826e819f443ed491c36d40d4_1655038852268_edit_88777601489056.jpg研讨会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郭光灿作在线报告。刘雷 摄 

 

我国量子科技研究与应用驶入了“快车道”,并获得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本次研讨会以“探秘量子科技 促进产业发展”为主题,旨在全面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为协同开展量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基础研究、应用研发及产业化的联动发展提供一个交流平台。

 

广州市科技局和南沙区科技局相关领导出席本次研讨会,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澳门大学、广州工业技术研究院、华为、启科量子等多所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和前沿科技公司的院士、学者和企业代表,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量子科技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研讨。


图片2.png现场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共谋量子科技的创新与发展

 

近年来,我国在量子信息科技领域突破一系列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涌现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研究成果和进展,我国在该领域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国际地位,逐步从“跟跑”进入“领跑”阶段。

 

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郭光灿表示,量子信息技术正逐步从实验室的基础研究走向实际场景的应用研发,并向大家展示了远程量子保密通信和量子密钥传输的最新进展。

 

华南理工大学吴国林教授在“从量子力学到社会变革”的演讲中表示,具有前瞻性的量子信息技术必然会带来一定的社会影响。广州工业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冯芒发表了“离子阱物理和量子精密测量”演讲,认为量子精密测量技术不仅是其它量子技术的基础,更是能更快走向应用的量子技术,同时他表示其实验工作是基于囚禁离子。

 

中山大学罗乐教授对离子阱技术进行了深入讲解,离子阱是目前唯一同时满足量子计算5个基本准则和量子网络2个准则的物理体系,囚禁离子可以发射纠缠光子,具有天然的量子互联优势,可以实现分布式量子计算,在实现大规模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具有突出优势。作为启科量子的首席科学家,罗乐教授介绍了启科量子天算一号分布式离子阱量子计算机AbaQ-1的研发进展。

 

华为量子计算软件与算法首席科学家翁文康以“当AI遇上量子计算”进行演讲,他认为量子计算和AI是天然的结合,并表示人才培养很关关键。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邱道文教授对五大分布式量子计算算法进行详细介绍;中山大学李绿周教授强调了量子算法研究的意义,他认为量子计算机的“有用性”取决于量子算法。澳门大学的殷灏副教授分享了“基于经典光的量子计算”,中山大学的T. Vogt副教授发表了“Microwave-optical conversion in Rydberg atoms for enabling distributed quantum computing ”主题演讲。

 

探寻量子产业发展路径

 

量子信息技术的原理性优势可以突破经典技术瓶颈,在科技发展、经济及国防建设、新兴产业培育等领域,将产生基础共性乃至颠覆性重大影响。在国家政策支持以及核心技术的攻关下,我国的量子企业正积极推动量子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落地。

 

启科量子执行总裁吴荣华结合启科量子在量子产业领域耕耘多年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分享了量子产业发展的三大特点:一是,量子产业的ICT路径依赖,要站在ICT大网系肩膀上发展;二是,传统ICT行业正处在一个大拐点阶段,即从消费互联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时代,这也决定了量子产业需要立足场景、扎根场景,一切围绕场景来开展量子的技术产品化,尤其是产业互联网阶段时,最忌闭门造车;三是,量子产业发展正处在《芯片和科学法案》大背景下,信息技术是一个国际化高度密切合作和分工的行业,这决定了量子企业既要能深度参与国际的分工体系,又要扎根量子材料、科学仪器和元器件的基础科学研究,推动中国在世界量子产业的标准话语权。


量子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其创新应用有望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本次研讨会聚焦量子信息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推动量子信息技术及相关领域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为行业发展提供新思路,助力我国在量子科技领域走在时代前列。(完)


通讯员|包瑛瑛 王哲 程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