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首家自然资源部海洋工程技术创新中心近期获得批准建设
来源:广东科技报2022-08-15

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高水平发展  

 

广东科技报讯(记者 刘肖勇)近日,自然资源部公布了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名单。其中,由清华大学海洋工程研究院院长张建民院士倡议发起的海洋生态与人因测评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成功通过了国家自然资源部“三年一度”的工程技术创新中心资质认定评审并获批建设。创新中心以中山大学深圳研究院为依托,由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深圳人因工程技术研究院、深圳东海浪潮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共建,旨在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全面推动广东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高水平发展、助力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我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创新中心的建设将人因工程技术与海洋生态需求相融合,深入研究海洋环境下复杂作业系统中“人-机-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和规律,系统解决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海洋生态监测、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等方面存在的人与自然的冲突,影响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利用深圳“双区”建设及独特的科技创新、信息技术、金融资本及产业配套的区位优势,构建一个新型的海洋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平台。

 

人因工程(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HFE)是随着科技、社会进步,特别是工业化水平提升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因工程受到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极大推进了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对航空、航天、航海、能源、交通等复杂系统领域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创新中心围绕海洋生态监测及其模型构建、人体作业能力变化规律机制、海洋可持续性开发等问题展开研究,为海洋科学考察、资源开发和领海海防等复杂任务系统的效能提升及作业保障提供整体解决方案。通过近年来的筹建,创新中心目前已与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大学及企业开展了多项合作交流活动。

 

作为广东省首个获得批准建设的自然资源部海洋类工程技术创新平台,创新中心将在国家、广东省和深圳市等各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及支持下,努力打造以现代服务业为创新机制的产、学、研、用、资协同创新载体。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新环境,构建“需求痛点-技术研究-产业孵化-成果落地”的良性循环机制。

 

链接

 

深圳人因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人因院),是在中国载人航天人因工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指导下,于2015年发起成立的、我国人因工程领域的首个创新研究院,目前拥有各类中、高级研究人员五十余位。人因院自成立以来,联合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发起成立了大湾区首个“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与人因测评技术创新中心”“中国太平洋学会人机环境测评研究分会”“深圳市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协会”等创新平台及社会组织。

 

人因院结合发起单位多年的产业化设计实战经验,充分发挥“人因工程学”在设计创新领域的应用,利用人因工程技术手段,结合深圳产业配套的优势,在科研成果高效转化方面梳理了一套系统科学的规范流程。

 

人因院努力打造从“任务需求”到“工程/产品交付”的“全正向人因设计”服务流程,充分发挥“人因工程学”在设计创新领域的应用。聚集于探索复杂交互领域如核电、医疗、应急等领域中基于特定环境的人员作业能力评价体系技术沉淀及标准建立,以及基于人因设计的一站式成果转化。在任务分析、作业仿真、人因测评、工业设计等方面,提供创新设计和集成研制的解决方案及规范指导。

 

近年来,人因院与发起单位相互依托,完成了多项国家型号任务项目的集成研制工作及成果转化工作,特别参与了载人航天领域的首个973项目,在复杂专业装备领域、核电安全领域的指控系统人机交互、辅助决策装备人因设计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人因院于2016年,发起承办了首届中国人因工程高峰论坛,目前已连续举办6届,为国内该领域最高层次学术活动。论坛组委会汇聚了我国人因工程交叉领域多位资深院士及专家。对我国重大装备产业的创新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结合特种作业人群的康复保障需求、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打造的康复辅助器具创新平台,为深空、深海、高原等特种作业人员的作业效能评估及健康保障技术开展了多项研究,建立了连接各科研院所与市场一线设计研制机构的“科研-创新-产业-商业”的大健康一体化产业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