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终身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体系建设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朱志华、张鹏2021-12-31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承担了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2021年国际和港澳台地区民间科技交流与合作项目“粤港澳大湾区终身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体系建设”项目(编号G0210203001)。此项目的目标是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鼓励三地高校探索开展相互承认特定课程学分” “借鉴港澳吸引国际高端人才的经验和做法”“拓宽国际人才招揽渠道”“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等政策精神;落实广东省战略决策,强化人才供给,推进大湾区的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体系的落地与应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隶属于广东省教育厅的公办全日制工科类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是国家优质高职院校推荐单位、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是国家“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基地、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是国家优质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省示范性职教集团牵头单位。

 

一、项目实施背景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文件精神,2019年6月25日至26日,广东省教育厅在珠海组织召开了粤港澳资历框架建设三方研讨活动,探索构建粤港澳资历框架,建立湾区各级各类教育与培训学分互认机制。省教育厅副厅长邢锋认为,广东首发终身教育资历框架,为粤港澳资历框架对接提供了条件,为探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资历框架奠定了基础。希望粤港澳三方加强沟通协调,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

 

由于粤港澳大湾区存在“一国两制”、三地法律不同的客观现实,三地教育与培训体系同样存在所依据的法律、标准、培养模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不同,直接影响到人才在湾区的顺畅流动,一定程度制约着湾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体系,使各方达成共识,依据框架标准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学习成果互认,推动大湾区人才的自由畅通流动。

 

审定会.jpg

▲专家论证会

 

二、项目实施过程和成果

 

1. 研制机械制造行业能力标准(T/GDMIA 006—2020)

 

此标准项目来源是基于《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由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机械行业协会、广东科尔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三家联合研究单位牵头,联合来自行业、企业、各级院校、标准化领域等相关专家研制而成。此标准以“能力单元”的形式明确工作领域各职能所需的能力标准。符合机械制造业现状,内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标准的研制成功,为机械制造业资历成果认定与转换提供了依据,有效促进了我省终身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立交桥”的建立。

 

在研制机械制造业能力标准的前期,首先进行了全国性的,重点是对广东省机械制造业产业的深入调研,包括机械制造业行业历史、行业分类、行业周期、行业现状、技术发展、企业岗位和层级分布等。

 

接着是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核心岗位和岗位群,确定职能范畴和工作领域,研制机械制造业能力标准体系,编制标准子体系。主要针对机械制造行业中的产品研发、产品制造、产品装配、质量控制、产品销售、产品售后和企业管理7大职能范畴及其工作领域。同时组织行业企业专家,分析每个职能范畴的职业进阶路径。针对各职能范畴内每一项工作领域,根据不同层级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开发出能力标准体系,同时分析不同岗位不同层级的工作任务以及完成工作任务的所需的知识、技能、能力要求,编制能力(单元)标准体系明细表。

 

接下来最重要的一步是分领域研制能力单元标准。根据能力(单元)标准体系明细表中确定的能力单元,制定每个资历级别的能力标准。首先不同分领域设计小组,分别组织召开能力单元分析会议,对每一个单元细化内容,形成能力单元标准。分项领域的能力单元标准制定完成之后,起草小组综合各分项领域能力单元标准,形成完整的行业能力单元标准,并且组织各领域企业专家共同针对完整版进行研讨,最后形成完整版能力标准体系,覆盖行业各个分项领域和不同岗位层级,具有广泛性、代表性和科学性。

 

2. 探索基于统一标准管理和服务的学习成果认证服务体系

 

在学习成果认证服务的组织体系中,最适合的就是基于统一标准管理和服务的 机制。在学分银行有关政策支持下,学习者的职业经历、工作能力和培训经历等能够转化为标准学分,并可作为获取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证书的凭证。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教育行业也逐渐实现教育信息化,现代计算机技术融入学分银行中,凭借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后台的管理设计更加科学高效,组织结构也更加简易,将多余的信息有效剔除,更加凸显出信息本身的核心内容。这样的管理模式不仅促进了管理效率的提升,还能快速有效的储存大量的数据信息。

 

按照统一规划、分阶段实施的原则,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基于职教集团开展了学分银行的探索,制定了《广东机电职业教育集团内部学分积累转换规定》,并开发了一个小型的学分银行系统进行试点。

 

每位学员开始学习时,需要向广东机电职业教育集团标准化建设工作委员会申请注册,并获得账号。学员通过学习、培训或者职业能力的鉴定。并且合格,都将获得学分。学分多少由标准化建设工作委员会根据培训内容,参照学历课程与职业能力标准对应表确定。在学员过往资历的认定方面,以机电职教集团牵头的第三方认证委员会,制定了各类学习成果认证标准、转换路径、实施办法,希望学员通过学分累积方式逐步获得一些成果,最后达到毕业学分获得毕业证书。

 

网站截图01.jpg


网站截图02.jpg

▲学习成果在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认证

 

3. 探索建设学习成果认证和互证质量保障体系

 

(1)质量认证机制建设

 

以广东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牵头,联合广东省内重点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建立第三方学分认证委员会,并出台了《广东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第三方评价委员会章程》、《广东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第三方评价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主要工作是开展基于行业企业的第三方评价制度改革。学分认证委员会的组成为学校老师和企业行业技术专家。

 

具体工作一是以“能力标准”为指导,制定试点专业不同生源学生的学分认定、积累、转换具体制度。如,对于企业生源,可根据学习者的工作和学习经历证明,对照“机械制造行业资历框架”,并基于《能力标准》开展面试、笔试、技能考试,考核合格后提供相应的资历或者资历学分证明;二是对学生提交的材料进行鉴别,执行学分的认定;三是制定教育质量保证标准,对专业、课程进行实际审核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

 

在此过程中,学分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的成果认证制度,如:文化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的认证制度、先前课程的认证制度、岗位课程的认证制度、先前资历成果的认证制度、工作培训成果的认证制度等。

 

流程图.jpg▲各类学习成果的认证与转换流程

 

学员考核或认证合格后获得的学分会被存储于学分银行中进行积累。学分达标后,学生将分别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切实解决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问题。为学生打通多样化选择、全面发展与多路径成才、终身发展的通道。

 

近年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对终身学习、学分银行与资历框架进行了不断的探索研究与应用实践。在广东资历框架的指导下,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成果导向的机械制造业能力标准,此标准以学习成果为目标,以对应学习成果的评价标准结束,因此不管学校学习还是行业学习,不同成果都易认证,学历学习成果与企业生源的业绩等非学历学习成果也能互通。

 

同时,开发了小范围内试用的学分银行系统,为学员开展学习成果提供积累、转换和认证。推进各类教育机构深化学分制改革,同时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允许学习者通过不同渠道学习并累积学分。另外,以广东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建立了第三方学分认证委员会,并出台了基于行业企业的第三方评价制度。上述一系列的应用实践,积极推动了学分银行制度在我省高职院校的应用和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在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体系方面提供了一系列的理论与实际应用的案例与数据。

 

撰稿人:朱志华、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