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关爱IBD患者健康科普讲座举行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胡漫雨 秦鑫2021-05-06

在5.19世界IBD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于近日举办了健康科普教育讲座。该科室副主任医师张盛洪、消化一区护士长黄美娟、消化一区护士张颖璠分别作《解读IBD的诊断与检查》、《治疗IBD,坚持最重要》、《轻症IBD患者如何吃?》讲座,并针对现场听众的提问逐一答疑。该院消化内科医生护士、炎症性肠病(简称IBD)患者及家属、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生等约30人参加现场讲座。同时,该场科普讲座通过网络平台实时视频直播,省内外共计300多人次在线观看。



张盛洪教授从什么是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炎症性肠病的诊断治疗及治疗期间相关注意事项,患者在妊娠期的用药安全、新冠疫情期间及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等方面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讲解阐述。黄美娟护士长从IBD患者的营养状况、轻症IBD患者适合吃什么等问题展开,对各类IBD患者的膳食管理进行指导,她表示:炎症性肠病患者大多数存在营养风险,积极参与饮食管理,通过科学饮食提高胃肠道耐受性,以保证营养供给,增强体质最为重要,吃动结合有利于疾病恢复。张颖璠老师则就正确认识炎症性肠病、并结合几个典型病例强调了依从性对于IBD患者的重要性和炎症性肠病患者情绪管理的重要性等,她鼓励患者们坚持用药,定期复查,保持心情愉悦。



活动现场,IBD患者及家属认真聆听、仔细记录,并就炎症性肠病患者如何接种疫苗、饮食方面对各种食物的耐受情况等具体问题针对性地向专家提问交流。患者们通过健康科普讲座更为全面的了解了病症相关知识,对于治疗也更为有信心,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记者 胡漫雨 见习记者 秦鑫)


知多D:


炎症性肠病(简称IBD)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两者都是消化系统炎症。溃疡性结肠炎是结直肠粘膜损伤引起的,是一种症状缓解和复发交替出现的慢性病。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是粘液脓血便,腹泻,腹部不适和腹痛等也是常见症状,患友在疾病活动期常常难以离厕。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认为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饮食和吸烟等)以及肠道细菌等各种因素综合引起,有些患友担心疾病会遗传给孩子,这不是绝对的。我国发病高峰年龄为20~49岁,目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该疾病根据病情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而活动期按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患友需要注意眼,骨,消化器官,泌尿系统,关节,皮肤等并发症的出现,同时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警觉大肠癌的出现。目前治疗该疾病主要的药物有抑制大肠炎症和免疫力的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类固醇,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重度患者在药物治疗仍无法缓解的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患者平时需要保持愉悦的心情以及良好的作息,饮食。处于疾病缓解期的患者,不需要限制饮食,饮食均衡即可。而处于疾病活动期的患者尤其是重度可能需要口服营养液或通过静脉点滴营养液进行营养补充,轻中度患者恢复期间可食流食,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推荐食材包括:鸡蛋,大豆,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牛奶,奶制品避免过食;刺激辛辣食物少食;不食难以消化的食物。


此外,克罗恩病从口腔到肛门,整个消化道都可能发生炎症,与溃疡性结肠炎一样目前病因未明。我国发病高峰期为18~35岁,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分为缓解期和活动期(轻,中,重度)。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主要肠道并发症为肠道狭窄,瘘管,肛周病变,出血,穿孔,脓肿等。患者需要警觉肠道外表现(与溃结类似)。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以及积极治疗。重度患者可能需要通过胃管滴入营养液或者反复多次口服营养液,同时需要通过静脉点滴营养液;轻中度患者以食用易消化食物为基本原则。具体饮食方式请咨询医生。


微信图片_20210507173927.jpg

可关注“中山一院炎症性肠病中心”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