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痛?中药熏洗可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麦博 通讯员 冼咏琪2020-11-16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的郑艳华医生前段时间看了个病人,单侧足底疼痛两天,痛到简直无法行走,为了工作还得坚持站立,十分辛苦。临床最常见的足跟部疼痛原因是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典型症状是足底靠近脚跟或者足底中间出现疼痛与不适,早晨起床迈出第一步开始感觉疼痛,或者在长时间不活动后迈出第一步疼痛,行走数步后疼痛得到缓解,但随着步行时间的增长或站立时间增加,再次出现疼痛,休息后症状可缓解。足底筋膜是足底的重要构成部分,呈条带状向足趾走形,在跖骨头前分为5个小束,止于近节趾骨,起着保护足底结构,支撑足弓的作用。


QJ6298059441.jpg

足底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凡是产生负荷作用于足底的活动,都有可能引起足底的慢性损伤,从而诱发足底筋膜炎,比如:长跑、 登山健身、徒步旅行、长时间步行等等。另外,扁平足也是病因之一。


古代中医将其归于中医学“筋伤” “痹病” 范畴。《素问·长刺节论》中有:“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黄帝内经》中称之为“踵痛”,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感风、寒、湿邪使机体局部气行阻滞、血行不畅,亦可影响筋功能发挥产生筋脉拘急等病理变化。或因人体虚,肝肾之精不足,经筋失养,气血不足,加之积累性劳损,如久行、久立损伤足跟局部的经络及经筋,气血暗耗,经筋之气不畅筋脉痹阻,足跟部经脉循行瘀阻,不通则痛,遂发本病。中医在治疗这种疾病中多采用内服加外治的方式。内服中药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辨证论治,以补虚泻实,除痹痛。外治可以针灸为主,或辅以放血,或辅以足部熏洗已到达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的目的。

 

中药熏洗方面治疗足底筋膜炎,具有无创、简便、方便等优点。以下列举常用熏洗方仅作为参考: 

 

1.清热活血方


适用人群:局部自觉灼热疼痛,行走则疼痛加剧者。


材料:中药大黄、海桐皮、黄柏各30g,伸筋草及宽筋藤各20g、红花、牛膝及透骨草各15g,三棱、莪术各l0g。


方法:每剂药用前先置盆中,加水适量(约 1 500 ml),以高过药物 5 cm 为宜,浸泡 20min 左右,置火上加热,待水煮沸后,再小火煎煮30min左右。趁水温热时(40度左右)熏洗或泡洗患足,采用毛巾蘸取汤药外敷足部,每次 20 min,每天1-2次,熏洗后按摩患处周围。

 

2.温经活血方


适用人群:局部疼痛,温热局部后疼痛减轻者。


材料:艾叶、透骨草、威灵仙各30g,红花 、白芷、姜黄各20g,当归 、川芎、防风、川牛膝各15g。


方法:每剂药用前先置盆中,加水适量(约 1 500 ml),以高过药物 5 cm 为宜,浸泡 20 min 左右,置火上加热, 待水煮沸后,再小火煎煮 30 min左右。趁水温热时(40度左右)熏洗或泡洗患足,采用毛巾蘸取汤药外敷足部,每次 20 min,每天1-2次,熏洗后按摩患处周围。


患者在按摩时,用拇指指腹上下按压脚掌前后端的足底筋膜, 按压时感觉到足底酸痛感即可,每天可操作多次,每次3-5分钟。还可按摩局部穴位,如足底足跟局部的太溪、涌泉、昆仑、三阴交等。可达补肾温经、行气血、通经络、止痹痛的治疗目的。另外进行足底肌肉锻炼,练习用脚趾卷毛巾和用脚趾捡玻璃球(或是任何大小差不多的东西)。还可以坐着用脚轻踩球状物件,用脚底轻轻滚动,按摩刺激足弓。

 

3.祛湿除痹食疗方


材料:伸筋草、木瓜(中药材,非水果木瓜)、千年健各20克,薏仁30克,新鲜猪蹄1只。


方法:将中药材装入纱布袋内,扎紧袋口。另取猪蹄洗净去毛,同药袋一同入锅,加足清水以大火烧开,转文火炖煮至猪蹄酥烂如豆腐状,除去药袋,加入少量食盐,食蹄饮汁。


本法以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的中药配合填肾精、健腰脚的猪蹄,组成食疗佳方。


另外,郑艳华提醒到,中老年人不应一味追求“软” 鞋底,太软的鞋底不能对足部产生保护作用,容易加剧足部的劳损。鞋跟最好在3厘米左右,建议选择鞋内有脚心部凸起的结构,后跟部柔软性较高,具备减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