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文化展”在穗开幕
来源:广东省博物馆作者:通讯员 黄苏哲2020-09-29

9月28日,“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文化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幕,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汪一洋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广东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打响荔枝品牌、讲好荔枝故事、传承荔枝文化,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广东省博物馆结合自身馆藏资源,深入挖掘荔枝历史底蕴、文化内涵和岭南特色,于国庆、中秋双节前夕推出“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文化展”,旨在通过展览助力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文旅融合,提升“广东荔枝”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省文化和旅游厅聚焦打造“产业+文化+旅游”的荔枝产业新业态,通过整合文旅资源,组织策划相关主题文艺作品和展览,推出荔枝和岭南佳果主题的精品旅游线路,发展荔枝休闲农业和文化旅游等系列行动,助力荔枝产业实现新转变。本次展览正是推动荔枝产业与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发展的有益探索和具体实践。



荔枝是大自然赐予岭南地区最珍贵的礼物之一。宋代文学家苏轼食荔枝后,曾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色如朱丹,寓意“红红火火”;“荔”谐音“利”,有着“大吉大利”的美好寓意;荔枝也寄托着岭南地区人们独特的甜蜜回忆和浓郁的故乡情怀。古往今来,从南到北,上起皇室,下至民间,爱荔之人比比皆是。可是由于保存困难,运输不易,生活在中原地区的人们往往只能从画作和诗句中品味荔枝的香甜。纵是如此,荔枝的美名仍是遍及神州大地,享誉四海八方。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保鲜、运输技术和产品加工技艺的更新迭代,即使不是在荔枝成熟的季节,人们也可以品尝到这一份香甜可口,通过各种各样的荔枝产品,感受这一份甜蜜与快乐。一颗小小的荔枝背后,既承载着世人对它的喜爱,又让岭南文化开枝散叶。



据了解,作为广东省博物馆岭南文化系列经典展览项目之一,本次展览精选了包括广东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以及省内多家文博机构在内的荔枝主题展品180件/套,从自然、艺术、生活三个角度,揭开荔枝的自然奥秘,解读荔枝的艺术形象,探究荔枝的社会文化内涵。展览共分为三个篇章,第一篇章“南国佳果——大自然的馈赠”,讲述荔枝的产地分布、品种培育、加工保存与物流运输情况,重点介绍广东荔枝产业发展概况;第二篇章“共享美好——御前坊间的喜爱”,讲述荔枝作为世人皆爱的美味佳果,从南到北、从宫廷到民间,人们对它的喜爱和利用;第三篇章“轻红浅碧——艺术创作的灵感”,讲述古往今来的艺术家将荔枝作为创作源泉,百艺缤纷。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讲好荔枝故事,打响荔枝文化品牌,为把广东荔枝产业打造成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优势产业贡献力量。



展览集中展示了广东省博物馆馆藏荔枝题材文物精品,如“明永乐青花花果纹梅瓶”“清道光粉彩折枝花果墩式碗”“明沈周荔枝苍鹅图”“清华嵒鹦鹉荔枝图”“齐白石荔枝图”等等。相比该馆2017年推出的荔枝文化展,此次展览还借展了绘有鼠荔图的故宫博物院藏“朱瞻基三鼠图卷”、佛山市祖庙博物馆藏“清木雕彩绘荔枝挂落”等一批精品文物,让观众进一步了解古代荔枝艺术的发展。


展览于2020年9月29日起向观众免费开放,展期至12月6日。


部分文物


清  华嵒《鹦鹉荔枝图》轴    广东省博物馆藏


华嵒(1682—1756),又作华岩,字德嵩,更字秋岳,号新罗山人、东园生、离垢居士等,福建上杭人,后寓杭州。工画人物、山水、花鸟、草虫,为清代著名画家,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近现代  齐白石《荔枝图》轴     广东省博物馆藏

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后改名璜,号白石、寄萍等,湖南湘潭人。现代中国绘画大师,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