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特生物袁建华:从47岁开始打造百年企业
来源:广东科技报2020-09-18

第一次见到袁建华时,他正在参加由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上交所南方中心主办的“科创下午茶”第一期活动。袁建华作为广州首批登录科创板的企业——洁特生物的董事长,以过来人的身份和一批拟上科创板的企业董事长们分享科创板上市的经验,真诚而又风趣的谈吐赢得在场阵阵掌声。


1.jpg


很难想象眼前这位身形标致、步履轻快、思维敏捷的企业家今年已经68岁了,而他的创业生涯竟然是从47岁才开始起步。历时20年的潜心创业,洁特生物凭借自主研发生产的生物实验室高端耗材,打破了该领域长久以来的海外技术垄断和市场垄断的局面,并促使同类进口产品价格下降约40%,每年可为国内客户节省40亿~50亿元人民币。洁特生物更是国内唯一掌握“3D细胞培养支架及细胞灌流培养系统”技术的企业。众多具有高技术壁垒的核心竞争优势,也帮助洁特生物成为广州科创板生物医药第一股。


这可真是一个“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和“创业在任何时候都不算晚”的最佳案例。


一心想要“建华”的企业家


2.jpg

在创业之前,袁建华已经是个学有所成的高级知识分子——1985年在中国医科大学硕士毕业,随后又在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做了5年的访问学者,从事艾滋病疫苗的相关研究。凭借出色的专业能力,袁建华在国外站稳了脚跟,并将家人接到加拿大定居。


如果按照普通的剧本,袁建华应该会在加拿大做教授,教书育人过着稳定优渥的生活。但也许是天生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也许是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共有特质——总觉得一身本领应该报效祖国,正如他的名字“建华”一样,他一直在等待一个能够更大发挥自身价值的时刻。


袁建华所从事的免疫学研究需要做大量的生物实验。当时在国内,大家都是用反复清洗回收的玻璃器皿来做实验,而在国外实验室很多都是用一次性即抛即用的耗材。“表面上看别人好像是多花了一些钱,但实际上是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因为它不像清理不干净的玻璃器皿会导致交叉污染,所以可以更好地保证实验能成功,减少时间成本。” 作为一个重度的耗材使用者,袁建华敏锐地发觉了这里所蕴含的商机和价值。


以细胞培养装置为例,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个小小的塑料瓶罐,但其中却涉及了生物医药、高分子材料以及机械制造等多个交叉领域的学科知识,培养装置必须能够应对极寒、高温、高压等各种苛刻的实验条件并提供细胞可以正常发育的稳定生长环境。袁建华在海外花费数年时间潜心研究,终于攻克了这一技术难题。


是时候带着核心技术回来报效祖国了,他心想。


广州,吸纳海外理想家的梦想城


让全家人一起放弃海外优渥稳定的生活必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998年袁建华决定自己先回国试试。当时回国他也可以回到曾经工作过的江西省研究所,在体制内做一个稳定的研究型人才,但一想到自己那些开创性的想法可能因此中止,袁建华最终还是决定走自主创业这条路。


彼时刚好是国内首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简称留交会)在广州举办。为了吸引海外高级人才回国,广州市政府敢为天下先地搭建了留交会的平台,“当时条件很好,只要符合资质,政府不仅包机票让你回来,还给你几千块的零花钱。” 看到了政府发展科技的决心以及国内的发展潜力,47岁的袁建华决定怀揣着多年苦心积攒的存款,开始在广州踏上了筚路蓝缕的创业生涯。


“我原来听到老板两个字我都很讨厌,老板不就是肥头大耳的资本家吗?这头衔怎么就压到我头上来了?那不是荒唐吗?对吧?” 袁建华大笑着说起命运机缘的玄妙。成为老板一点也不潇洒,每天睁开眼睛就要想怎么挣钱、怎么给员工发工资,而洁特生物在2001年成立后,有近4年的时间基本上都是没有收入的,创业初始资金都投在了研发上,可想而知压力有多大。


幸好当时政府给了很多支持,包括给留学人员创业企业10万元的现金奖励,在创业园内给了洁特生物三年免租的厂房,还给了首年免租的周转公寓。“这些都在无形间延长了企业的寿命,本来是下个月不行的,这下又能再活三个月。”


资产翻了20倍,却面临了创业以来最难的选择


现在说起这些往事,袁建华已经是云淡风轻,也不觉得苦。一方面是因为16-17岁上山下乡的经历已经极大地磨练了他吃苦的耐力和坚强的意志,更重要是因为他一直坚信着自己在走一条正确的道路。特别是2006年,当时洁特生物还是默默无闻生意刚有些起色的阶段,某天突然收到了一家外国公司的收购要约邮件,对方愿意出资500万美元(按彼时汇率计算,折合人民币约4000万元)进行收购。一边是200万元创业成本花的七七八八了,而收入尚未有明显起色;一边是4000万元的收购意向。5年来资产翻了20倍,单从经济方面考虑这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


袁建华面临了创业以来最艰难的一个决定,而最后的决策,竟然最后是靠一家三口在晚饭上的投票投出来的。


袁建华和儿子袁晔以2票的优势胜过了袁建华太太的1票。最终决定,不卖!


到2011年,又有人愿意出价2亿元收购洁特生物;3年后,一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愿意出资3.5亿元收购。


而袁建华一直坚持决定不卖,“舍不得啊,总觉得还是有前途。”这些收购方只是从侧面印证了自己创办的这家企业所拥有的潜力和价值,证明了他的一次次坚守都是正确的决定。袁建华愈发坚定要坚持创新,把企业做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发挥科技引领作用的决心。


不让年龄限制可能性


3.jpg

科创板上市让洁特生物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现在的洁特生物市值已经差不多有80亿。袁建华说,我希望用上三代人甚至更久的努力,让洁特生物成为一家百年企业。为了这个目标,今年68岁的袁建华依然站在公司管理的前线,并没有想要停下。


别人在这个岁数都在颐养天年了,还在工作,不会觉得累吗?


袁建华笑着说,当你还有赚钱能力的时候,保持工作其实一种延寿,人体就像个机器,如果你一直不用它就会很快生锈报废,但你要是每天都还加点机油动一动,它就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运转状态。而且你既然还有能力去为别人、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什么要浪费它呢?


下围棋、赛车都是袁建华热爱给自己“加机油”的方式。最近他甚至动了去学开飞机的念头,“如果你明年再来采访我,我应该就会开着飞机来接受采访了,哈哈。”


Never too late to start,这句话在有些人看来不过是心灵鸡汤,但是袁建华用了68年的人生身体力行地印证了,人生若有目标,任何时候起步都不晚。


本报记者 刘肖勇 通讯员 符烽 综合报道

文图素材来源大湾区创新《湾区有故事》